江上秋怀 |
餐霞卧旧壑,散发谢远游。 山蝉号枯桑,始复知天秋。 朔雁别海裔,越燕辞江楼。 飒飒风卷沙,茫茫雾萦洲。 黄云结暮色,白水扬寒流。 恻怆心自悲,潺湲泪难收。 蘅兰方萧瑟,长叹令人愁。 |
古诗简介 |
翻译/译文注释⑴餐霞,王本注:“餐霞,吞食霞气。仙家修炼之法。”也指不入仕且与世俗不合之人。颜延年《五君咏·嵇中散》:“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⑵散发句:散发,乱发纷披。王本注:“散发,不冠而发披乱也。”谢,与《江南春怀》诗中 “谢金阙”之谢字同意。谢远游,再也不能远足,不能远行归乡。 ⑶朔雁句:朔,刘本、朱本俱作胡。雁,敦煌残卷作鸿。海裔,海边。《淮南子·原道训》:“故虽游于江寻海裔。”高诱注:“裔,边也。”句含伤悼。谢灵运《征赋》:“眷转蓬之辞根,悼朔雁之赴越。” ⑷越燕句:王本注:“越燕,今之紫燕。”句亦含悲。《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胡马望北风而立,越燕向日而熙,谁不爱此所近,悲其所思者乎?” ⑸朱本注前段十句云:“此白江上秋怀,言餐霞而卧于旧壑之中,散发无拘,不事远游。山蝉号于枯桑,乃知天之秋矣。斯时也,胡雁别于海边,越燕辞乎江楼,雁来燕去而秋深矣。风飒飒而卷沙,雾茫茫而绕洲,黄云结乎暝色,白水扬其寒流。景物若此,则秋之感怀者亦多矣。”恻怆心自悲,孰煌残卷作感激心自伤。 ⑹潺湲,《楚辞·九歌·湘君》:“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悱恻。”王逸注:“潺湲,流貌 。” ⑺蘅兰句:蘅,杜蘅。《尔雅注》卷八邢昺疏:“《本草》唐本注云:杜蘅叶似葵,形如马蹄,故俗云马蹄香。”朱本注:“蘅、兰皆香草也,以比君子。萧瑟,凋残意。” ⑻朱本注后段四句云:“上言秋景之萧条,此则言其所怀也。秋而有怀,凄怆自悲,泪下潺湲,莫之能已。蘅兰本香草也,今乃萧瑟而凋悴矣,令人长叹而生多愁。譬之君子,本可用也,今乃流落不遇,安能不自伤乎?是则其所怀者,非独为秋而然,亦悲其时年迈而不遇耳。岂自还山之后,南游江上,秋日有怀而作欤?” |
创作背景公元762年(宝应元年)秋,作于当涂。 敦煌残卷本题作《江上之山藏秋作》。检李诗,惟《姑孰十咏》写天门山有“迥出江上山”句。又牛渚山亦可称“江上之山”。北宋贺铸《采石矶》诗序云:“县东南二十里 ,濒江两矶相对。按县谱,太白尝隐东矶上,故址存焉。”(《庆湖遗老诗集》卷三)贺铸言采石矶在县东南有误,当在西北。又诗中谓“东西采石矶”,亦前所未闻。但据县谱谓李白尝隐东矶,当必有据。据此,“江上之山”(即诗中所说“旧壑”)必博望山和采石山中之一山。诗为暮年思归并窘迫之极时所作。 赏析/鉴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