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崔八丈水亭 |
高阁横秀气,清幽并在君。 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 猿啸风中断,渔歌月里闻。 闲随白鸥去,沙上自为群。 |
古诗简介《过崔八丈水亭》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律。 前两句运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亭阁高耸充溢着清秀之气、崔八丈可欣赏清幽之景的景致。三四句承接水亭的秀气与清幽,紧扣上文,写诗人在敬亭山的所见:宛溪水从屋檐边飞过、敬亭山的云朵从窗前飞落。五六句写写诗人在敬亭山的所闻:从敬亭山中转出猿啸,从宛溪水中转出渔歌。末两句描绘出一幅闲逸之时随白鸥而去、沙岸上与鸟为群的景致。全诗四句四十字,廖廖数句就刻画出崔八丈水亭幽美的风景:檐飞溪水,窗落暮云,风送猿啼,渔舟唱晚,有声有色。此诗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结构严紧,用字精当,写诗人游崔八丈水亭所见所闻的感受,侧面表露出诗人摆脱了有无得失的滞累、宠辱名利的羁束后的闲适心情。 |
翻译/译文注释 |
创作背景 |
赏析/鉴赏文学赏析 “高阁横秀气,清幽并在君”运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亭阁高耸充溢着清秀之气、崔八丈可欣赏清幽之景的景致。诗人一语双关:说水亭清新,言水亭幽静,二者兼而有之。前句写“高阁”高耸开阔,充溢着山川之秀气。后句写诗人凭着水亭览望崔八丈而觉得“君”清幽,侧重表达出水亭的清新与幽静。 “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承接水亭的秀气与清幽,紧扣上文,写诗人在敬亭山的所见: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宛溪水从屋檐边飞过、敬亭山的云朵从窗前飞落的景观。诗人从亭中望水飞落,恰似从屋檐边飞过。云从窗而落,侧重体现出水亭的高耸开阔、秀丽清幽。 “猿啸风中断,渔歌月里闻”写诗人在敬亭山的所闻:从敬亭山中转出猿啸,从宛溪水中转出渔歌。山水中有此清音,猿啸声因风变得断断续续,渔歌泛月遥闻。诗人在歌咏了清静幽雅的自然景物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以“风”、“月”之清幽,助“猿”、“渔”之逸响,勾画出一副凄凉冷清的景色。 “闲随白鸥去,沙上自为群”描绘出一幅闲逸之时随白鸥而去、沙岸上与鸟为群的景致,诗人通过写宛溪边沙滩上白鸥的悠闲神态,抒发追求自由、闲适的情怀。“闲”、“白鸥”、“自为群”,点染出诗人追求与无机心的“白鸥”为群。一个“闲”字,传达出诗人心灵的解脱自在。 全诗四句四十字,廖廖数句写崔八丈水亭幽美的风景:檐飞溪水,窗落暮云,风送猿啼,渔舟唱晚,有声有色,读之如临画境。此诗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结构严紧,用字精当,写诗人游崔八丈水亭所见所闻的感受,以“风”、“月”之清幽,助“猿”、“渔”之逸响,歌咏了清静幽雅的自然景物。以“猿啸”、“渔歌”、“风”、“月”喧染氛围,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又不失唯美伤感的气势,从而流露出诗人内心处怀归忧国的感伤情怀。以“闲”、“白鸥”、“自为群”,点染出诗人与无机心的“白鸥”为群,意在洗尽凡心,侧面表露出诗人摆脱了有无得失的滞累、宠辱名利的羁束后的闲适心情。 名家点评 清代王尧衢《唐诗合解笺注》云:前解崔八丈水亭,后解写亭外之景,合“过”字意。 南宋诗论家严羽云:前两句,摄语意俱尽。取境甚夷,不求高,亦不堕下一格,此政太白以浅近胜人处。 明代李攀龙《唐诗广选》:刘会孟曰:此老原无俗气。 明代徐用吾《唐诗分类绳尺》:太白于事情景象夙兴,意兴契合,故信口道来,皆入妙品。 清代谭宗《近体秋阳》:上句奇于下句,然下句较妙。盖诗之奇则在于情,诗之妙要在于虚,尤在于虚实相生。上句虚矣,下句虚中却有实理在(“檐飞”二句下)。 清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吴曰:雄阔奇肆(“檐飞”二句下)。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翼云云:前解崔八丈水亭,后解写亭外之景,合“过”字意。严沧浪曰:取景甚夷,不求高,亦不堕下一格,此正太白以浅近胜人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