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赠征君鸿 |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 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 云卧留丹壑,天书降紫泥。 不知杨伯起,早晚向关西。 |
古诗简介 |
翻译/译文注释 |
创作背景原注此公时被征,诗题有口号始于梁简文帝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庾肩吾王筠俱有此作。至唐遂相袭用之,即是口占之义。萧本作口号赠征君鸿而注云见前赠卢征君题注葢以为即卢鸿矣未详是否注中被征一作被召。 |
赏析/鉴赏文学赏析 首段”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意指陶渊明辞去了彭泽县令而归田,梁鸿入会稽而隐耕,讲述了陶渊明和梁鸿归隐田园的事迹,为下文作捕垫。 次段“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意指您的事迹完全可与高士传中的古人相比。含有结交之意,也有敬佩之情。 接着“云卧留丹壑,天书降紫泥”,特指朝廷突降下紫泥天书,征召杨征君前往报效朝庭。您却在丹塑中云卧不起。 最后“不知杨伯起,早晚向关西”,意指不知您这位杨伯起式的人物,何时才能入关西。 此诗前四句以隐士陶潜和梁鸿相比,点出隐士身份,后四句言被召。末以关西孔子杨伯起相比,切其姓与被征。离别之际,友情无暇,以口号赠杨征君,以表达李白倾慕高士轻世肆志的清高。 名家点评 李白倾慕轻世肆志的高士名士,而陶渊明志行高洁,又隐居不仕,正可谓是典型的高士。再加上陶渊明曾做过彭泽县令,所以李白在称美自己那些县令朋友的时候就很容易想到他。例如在《口号赠杨征君》中将不肯受职的友人杨征君比为陶渊明,说:“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 南宋·严羽《李太白诗集》:严羽评:将头作尾,亦复无首无尾,此格甚异。若以为犯,必非知诗者。 明·高棅《唐诗品汇》:范云:律诗必须守规矩。试看此等五言,何其严哉!今人虚实轻重且不审,恶乎律? 明·胡震亨《李杜诗通》:既比之陶潜、梁鸿,不得复比之杨震。一篇中用三人,任笔铺杂,此在太白可耳。范德机以为律诗须守规矩,此篇为最严,非确评也。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前四句不特一气呵成,而援引古人,法属初创。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一气舒卷,无斧凿痕。 清·屈复《唐诗成法》:起列两高士,下紧接征君无愧古人,已把征君将人天上去,再无出仕之理。今方云卧丹壑,而紫泥已降,但不知征君早晚赴召,又与前判然盖讽其勿往也。前五句一段,后三句一段,法之变化已极。起用两古人名,结用一古人,又相应法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