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一个非常自信乐观、豪放不羁的人,他认为自己的才华盖世,不同于传统文人的谦虚内敛,他从不吝啬夸奖自己。面对困境挫折,他也从不屈服,始终抱有及时行乐的乐观心态。他常以直抒胸臆的方式抒发自己的感情,诗词中展现出的乐观自信、狂放不羁是他独特的语言特色。
李白四处游历,有着满腔热血希望报效朝廷,他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被帝王赏识,他在《上李邕》中以大鹏自喻,写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抒发了自己会像大鹏一样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李白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只希望能够一举博得帝王赏识,平步青云。因此他屡次上书自荐求职。李白在襄阳时向荆州长史上书《与韩荆州书》,说自己“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又有《上安州裴长史书》中“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关。”由此可见,李白才华斐然,他也自信狂放,即便是有求于人也不会谦虚,“不以长揖见拒”的态度更是自负,甚至要求别人“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天心颜,终乎前恩,再辱英眄。”与中国大部分文人的谦卑不同,他嚣张的态度根本不像是有求于人。这还不够,如果不愿意接纳他,他就“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关。”颇有“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的狂放与自信。李白的才华之高终究不可埋没,他在贺知章的力荐下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便作下了《南陵别儿童入京》告别家人,将自己终于被帝王认可的喜悦、兴奋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将诗人的兴奋推到顶点,此时的李白已经有些“飘飘然”了。但李白的性子太过于高傲不羁,在朝廷总是被人排挤,他看不惯朝堂中的阿谀奉承,更不愿卑躬屈膝地巴结他人,不久后便被唐玄宗赐金还乡。他虽感叹官场的不易,但也没有因此意志消沉,而是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千古名句。
诗词是诗人情感的写照,李白的诗歌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用最直接的语言表达自己最直接、最真挚、最浓厚的情感,狂放不羁,深沉浑厚,令人感同身受,这是李白极度自信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赋予他的。
参考文献:
肖瑾. 解读李白诗词中的独特语言风格 [J]. 文学教育(下), 2023, (08): 100-102. DOI:10.16692/j.cnki.wxjyx.2023.08.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