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中嗜酒者甚多,王绩自号斗酒学士,元结自号酒民,白居易号醉尹,皮日休自号醉士。然而诗因酒名、酒以诗荣为甚者仍是李白,杜甫称
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胡仔《若溪渔隐丛语》记载“太白词语迅快,无脱处,然其识污下,诗词十句九句言妇人与酒耳。"虽然这
评价带有曲解和偏见的意味,然而李白“一日须倾三百杯”的嗜酒情怀却可见一斑,对酒的狂热造就了盛唐气象诗人赋予酒更多的情感寄托。
首先,酒意象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理想的塑造,李白在诗歌中抒发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追求与歌颂。他心目中的理想生活是美好的、充实
的、热烈的,甚至是浪漫和放纵的。这可以看做是他享受生活的态度的体现,然而其中却又隐含着他郁郁不得志时的悲观。《将进酒》中"人生得
意须尽欢,莫使金增空对月。京羊宰生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既是物质的放纵,又是精神的放纵。很多魏晋文人因不得志而用饮酒游开现实的
残酷李白的饮酒则继承和发扬了魏晋风度。他很清楚“饮酒"代表着什么,是奢靡之至,一是穷因不得志。在《古风·其八》中,他以古讽今“日着
醉酒归,白马骄且驰”,以燕昭王求贤之典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李白的生活理想是抱负得展后的轻松自在,同为饮酒心境却不同。李白的生活理想
是浪漫而热烈的,毋庸置疑;可既然未得志,他的潜意识里释放出的便是一种带有自我安慰性质的豁达。
其次,酒意象蕴含了李白对自己政治前途的希望。在《山人劝酒》一诗中,李白表达了自己愿“功成身退”的政治理想。诗中高度赞赏商山四皓
不受屈辱,甘为隐沦的气节,以及出山扭转乾坤后便身退,不为名利所牵的气度,表达了自己的志向。"称是秦时避世人,劝酒相欢不知老。各守康鹿
志,耻随龙虎争。"以对人生前途的思考下酒,将自身的前途命运蕴含其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
舟。"《宣州谢挑楼钱别校书叔云》)是诗人借酒浇愁、人生不得意的呼喊。"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这是送别宴上的清酒,写于李白
被“赐金放还”之时,政治上被排挤,抱负不得施展,短短三年的入什生活远远没有实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然而李白并没有大醉,而是"停杯投箸”任何
语言也不足以表达他的“茫然”。
第三,酒意象也塑造着李白对人性的追求一一宣扬对崇高人性及人权的向往与赞美。李白心目中的崇高人性与人权乃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
重与平等,个性能得到自由与解放.特别是在权势面前应该保有傲岸不屈的气节和敢于蔑视的浩然正气。因此诗人通过他的诗歌向当权者挑战,将
他的不平借酒释放。"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亿旧游寄那元参军》尽管出身平民,却不肯向权贵低头,始终保持着自己不屈的独
立人格。回忆起供奉翰林时,李白说自己"输扬九重万乘主,德浪赤青琐贤。叫2]157(《玉壶吟》)对李白来说,他要从精神上超越等级森严的专制
维护个体的尊严,唤醒内心的独立人格。
参考文献:
毕铮. 三杯拔剑舞龙泉:从酒、剑、水意象看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J]. 写作, 2016, (15): 86-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