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曾经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 ,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李亨即位后,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 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诗歌                                     更多>>>                                            更多>>>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
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文学体裁
       《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用言语表达的艺术才是诗歌。 2022年,中国诗歌学会命名清远为中国第一个“中国生态诗歌之城”。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以入乐与否,区分歌与诗,入乐为歌,不入乐为诗。
       诗从歌中分化而来,为语言艺术,而歌则是一种历史久远的音乐文学。《诗经》是入乐歌唱的,严格地说它是歌,正因为如此,《诗经》被学者称之为我国音乐文学成熟的标志。
       诗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
       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历史中无数诗人的作品。欧洲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
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即为用歌配合唱出的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词始于南梁,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阕。”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令。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以脂粉气浓烈的崇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温庭筠,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填词的作家,存世约七十首。题材狭窄,以绮闺阁为主,开词为艳科的先河。风格绮丽婉约。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热门诗词
 
《将进酒》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蜀道难》唐·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中国古代文学
 
                                                                                                                                                                                               
 
 
 
友情链接:    李白诗歌网     国学荟
版权所有: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级849教技班54周康平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