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经----------------------------------------- >>>了解更多 |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代表作品:《诗经·关雎》、《诗经·鹊巢》等
|
|
楚辞----------------------------------------- >>>了解更多 |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代表人物:屈原、宋玉等
代表作品:《离骚》.屈原、《九辩》.宋玉等 |
|
|
汉赋----------------------------------------- >>>了解更多 |
汉赋,是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为汉朝儒客文人热衷的文体,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在两汉的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代表人物: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
代表作品:《凤求凰》.司马相如、《酒箴》.扬雄等 |
|
唐诗----------------------------------------- >>>了解更多 |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代表人物:杜甫、孟浩然、王维、白居易等
代表作品:《登高》.杜甫、《长恨歌》.白居易、《春晓》.孟浩然等 |
|
|
宋词----------------------------------------- >>>了解更多 |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李煜等
代表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等 |
|
元曲----------------------------------------- >>>了解更多 |
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和杂剧的合称。相对于明朝的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汉赋并称。
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狭义的曲则多指宋朝以来的南曲和北曲。曲分为戏曲(或称剧曲,包括杂剧、传奇等)与散曲两类,元、明以来甚为流行,故后世有元曲之称。而曲同词的体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并多使用口语。音乐部分亦有宫调之分,元曲中最常用的有五宫四调。
相对于艳丽的词,曲较俚俗而有“恶少”之名,学者郑骞评:“词与曲是孪生兄弟,词是翩翩佳公子,曲则带有恶少的气息。
代表人物: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
代表作品:《窦娥冤》.关汉卿、《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等 |
|
|